十八梯:最文艺的重庆范儿

 

因为一部《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的电影,十八梯火了

 

说明: 1.webp

有多少人千辛万苦奔波而来,只为去看一眼十八的修理铺子;

有多少人在十八梯吃过一次火锅、听过一段故事,便在社交网站上用尽文艺、矫情的词语标榜自己爱十八梯,爱重庆。

 

 

你有从厚慈街开始,爬过两百多级台阶,从下半城走到较场口吗?

你有早起赶早场、夜宿水泥墙,三天以上吗?

你有在黄树下摆龙门阵的老人身边坐下,看他们边摇着扇子,边讲有趣的街井故事吗?

 

如果没有,别说你爱十八梯爱得死去活来。

说明: 2.webp

 

这是一类人群居的地方,放普通来说,这只是一个城市的一部分,没那么多风花雪月。

对生活在那里的居民而言,十八梯是家。

 

 

说明: 3.webp

不少人都爱从解放碑走到十八梯。虽只有一街之隔,两个地标却有着天壤之别:一个是繁华的大都会,一个是落魄的棚户区。

 

放眼望去,解放碑是时尚的、鲜活的,万丈高楼林立起,鲜衣男女穿街来......而十八梯的风景更倾向于市井生活,她的热闹是建立在人情味上的。

 

哪家的饺子香透了,端着碗就去夹几个;炒菜时才发现盐没了,家里的小孩子捧着盐巴罐子蹬蹬蹬地就串进隔壁家的厨房;出门买菜的时候遇上晨练的街坊大爷,乐呵呵地打招呼。

 

说明: 4.webp

说明: 5.webp

还有挤在梯坎拐角的小面铺子,麻雀虽小,味道极香。

 

 

相互陌生的人能毫不介怀地坐在一张桌子上吃饭,用不着老板招呼,客人自己坐下就吆喝:

“老板儿,来碗小面,多放点海哟”。

空闲时候,在坝子上摆上高木桌子,吆喝上三五个街坊搓麻将,男人或叼着红梅牌的烟,女人定是这方瞧瞧,那方看看,指不定手里还织着毛衣;

傍晚时候,大人小孩都捧着一个大搪瓷笑嘻嘻地围在坎上,一边笑嘻嘻地摆龙门阵一边吃晚饭。

 

等船靠岸了,人群开始走动,熙熙攘攘的。

两旁的木构式吊脚楼依山而建,有人从窗户里伸出手来,直接把红裤衩,灰毛衣挂在黄角树粗壮的枝桠上。

说明: 8.webp

用一根扁担挑起货物,重物上肩,不得不微垂着头。

他们跟在老板后头,步子踏得实实的,走上弯弯曲曲的梯坎。

路过各种各样的小摊,帮人掏耳朵的、帮人修脚的、擦皮鞋的、修表的、做裁缝的、理发的、卖烧饼的、卖针线等小物什的......

若棒遇到难过的拐角,有人就顺势帮一把,那人笑笑就走了。或来不及道谢,也不必介怀,因为重庆人就是这样:“何乐而不为?”。

这样的十八梯,你可憧憬?

 

说明: 9.webp

可惜诸如此类,地方味道独特的景象,如今在十八梯已经不大容易见着了。

 

 

随着时代发展,人们追求的东西变了,城市里新的繁华之地已然崛起,十八梯被远远抛在了后面。从曾经的热闹非凡变成如今的贫民窟。

不少人都爱从解放碑走到十八梯,其实不然,解放碑的热闹是人数量多凑起来的热闹,是机器的声音鼎沸,是难以感受时光印记的。

而十八梯刚好相反,带着情怀而去,行走此间,美妙不可多言。

 

借用百度的话,就是先有十八梯后有解放碑,先有村后有城,先有穷后有富,城市发展因江而生,倚山而上。

 

大树参天,纵然树冠枝繁叶茂,遮天蔽日也是因为坚实的躯干和发达的根系。

由此,在这个被“代言”了落后居住条件的十八梯里,更能找到原本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被丢弃或者被侵蚀的原质。诸位若想更好的感受到城市的变迁,不如从十八梯走到解放碑。

 

说明: 11.webp

有人说,十八梯的市井气是有根的,大概是因为许多人常年居住,所以她的人文气息纯粹又富有营养。

 

 

如今的十八梯虽不复往日热闹,不少房子上都画着红圈,写着大大的拆字。且看那唯一的杂货铺,仍坚持地亮着明黄灯火。

且闻那呛人的炒花椒、清香的豆花与炒菜的肉香,相互交融。

且看那地道的火锅,辣子和红油正在沸腾。

且听那邻居坐在石凳上,谈笑风生。

且看那猫咪与狗,正在找最合适的干阳坝子晒太阳。

且看一些搬离的老人,仍每天走过曲曲折折的小路到十八梯买菜。

且看一波一波的人来,感受十八梯的风情,外地的也有,本地的居多。

还有盘根错节的黄角树,仍旧生机勃发。

 

 

说明: 14.webp

 

有这些十足十的烟火气息在,十八梯就不会消失。很多人对十八梯一见如故,大概是因着所有老旧的地方都有同样的韵味。我们在那种韵味里出生,成长。而我们长大的地方或已因为各种缘由而消失。

那是一种值得怀念的情感,就像十八梯的居民仍守着顺应天时的生活方式和热情和善的人际交往模式,她当然承载得起我们的情怀。

十八梯是个回味童年与往事的好地方。

 

 

资讯来源:微信公众号——我们丽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