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画:濒临消失的老手艺

说明: IMG_256

糖画,顾名思义,就是以糖做成的画,它亦糖亦画,可观可食。民间俗称倒糖人儿”“倒糖饼儿。糖画的工艺起源于明代的糖丞相,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在重庆有这样一位大师,从15岁起便与糖画结缘,至今已做糖画36年,他就是刘贵兵。

 

 

上世纪80年代 画糖画一天可赚50

 

冬日晨曦里,巴国城公园的一角,缥缈的烟雾在锅中升起,刘贵兵的摊位总会引得来往的人群三两结伴,驻足逗留。

说明: IMG_258

 

他用小圆舀起锅中的糖稀,以腕力带动勺子运行,随意挥洒在光洁的石板上,或提、或顿、或放、或收,速度飞快,一气呵成。随着糖液缕缕洒下,在不到1分钟的时间里,栩栩如生的花鸟虫鱼、汽车军舰等形象便呈现在众人面前。

 

说明: IMG_259

尤其是威风凛凛的游龙和绚丽多姿的彩凤,更是令人拍案叫绝。孩子们脸上绽放奇异的光彩,眼珠跟随摊主的勺子移动;大人们也不免惊叹,为这纯熟的技艺唤回他们对童年时光的回忆。

 

每逢周末刘贵兵便会在巴国城摆摊,生意好的时候能收入四五百元。“周一到周五公园里人很少,我就在家教徒弟。周末家长都带着小孩来逛公园,才能找一点钱。”刘贵兵说。

 

糖画也曾有过辉煌期,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常能看到糖画的身影,转到什么动物,师傅就会给你画出栩栩如生的糖画,“龙凤”则是所有孩子的终极梦想……那时,一个工人的月工资为50-60元,而刘贵兵挑着担子做糖画,一天就能赚到50元钱。这也是他走上糖画之路的最初原因。

说明: IMG_261

 

15拜师学糖画至今,最让刘贵兵骄傲的是,他将师父教的平面糖画立了起来,发明创造了3D糖画。“当时在师父那里学到的,基本就是平面的,立体、空心、整雕、浮雕这些都没有,都是我自己后头创新出来的。”

 

说明: IMG_263

画属于悬空画,跟简单地在纸上作画相比,勺子不能接触到理石板,所以对手腕力度的要求更高。平面糖画一次成型,而3D糖画则要求做出更多的平面造型,然后将它们组装到一起。如果说做平面糖画的手艺人是一个国画大师的话,那么造就3D糖画的便是一个建

筑大师,,它对物体的空间感和想象力要求极高,在工艺上也复杂许多。

 

3D糖画的创新,让刘贵兵声名大噪。2007年,他被评为重庆工艺美术大师,2011年,被评为重庆糖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传承人,还受邀去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德国等二十多个国家做展示。

 

每每在国外做展示,刘贵兵的摊位的看客总是里三层外三层,有的外国人觉得稀奇,在他的摊位目不转睛地看了一下午,等到收摊了,还不愿意回家。

 

除了出国表演,刘贵兵的3D糖画还登上了奥运舞台。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他受邀参加了“中国故事”文化展示活动,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表演3D糖画。近40度的高温天气里,糖画不易凝固,这对刘贵兵的技艺要求更高,他需要把控好糖的温度,和断丝的时间,“但这些都难不倒我……”说到这里,刘贵兵嗤嗤地笑起来。

 

 

传承就是一代人传给一代人 一直传下去

 

最近,刘贵兵才收了一个16岁的小徒弟。像所有的传统手艺一样,想拜师学糖画先要行拜师礼。

说明: IMG_268

 

那天,小徒弟端上一杯酒,坐在上座的刘贵兵也端上一杯酒。喝完酒后,小徒弟跪下来,当着父母的面跟师父说,我会好好用心学习糖画,请父母放心。父母也叮嘱他要努力学习技艺,尊师重道,听师父的话。最后,小徒弟向刘贵兵磕了三个响头。

 

拜师礼成,刘贵兵的眼角却湿润了。上世纪90年代初,糖画的生意日渐惨淡,他收的6个徒弟全都转行。迫于生计,他也去做了厨师,可心里却始终放不下糖画,甚至还主动在碟子上画糖画做菜品的装饰。2005年,看到市面上的糖画越来越少,刘贵兵心想一定要把这门手艺给传承下去,便毅然辞职,重新开始了熬糖、断丝,画糖画的日子。

 

说明: IMG_270

 

儿子和女儿本来在外地打工,刘贵兵再三劝说,春节过后女儿(图左)终于回来跟他学习糖画。“糖画已经传了这么久了,丢了可惜,我们这一代人走了,很多老手艺也就消失了。”刘贵兵觉得传承就是一代人传给一代人,自己多教一个徒弟,糖画便多一份传下去的希望,“我想教一些年轻人,把我的技艺毫无保留地教给他们,让他们继续把这个文化传承下去。因为现在会做的还有,但是真正做得好的,真的很少很少,很难找到。”

 

 

资讯来源:搜狐媒体平台